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持续加强知识产权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凸显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有力支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一、知识产权标准化是国家标准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习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迫切需要加强标准化工作。《纲要》明确了标准化建设的近期和远景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知识产权标准化是国家标准化改革发展整体工作布局的重要组成。做好新时期知识产权标准化工作,既是实现国家标准化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标准化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标准化工作,知识产权与标准化融合机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知识产权领域标准化体系逐渐形成,标准实施和运用水平持续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明显加快,为国家标准化改革发展贡献了知识产权力量。
二、知识产权标准化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早在21世纪初,我国就明确提出了“人才、专利、标准”三大战略。2016年,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健全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及时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对专利与国际标准制定有效结合,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中加强知识产权标准化工作进行部署。此次《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要求促进技术、专利与标准协同发展,研究制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指南,引导创新主体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技术标准,推动创新主体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等。这一系列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知识产权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将知识产权标准化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坚决贯彻、抓好落实。
三、知识产权标准化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纲要》提出,标准化工作要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国际贸易的标配,和标准一样都是世界的“通用语言”。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标准化的特点优势,利用标准化的手段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创新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研制工作,牵头制定首个知识产权领域国际标准,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建立互利共赢的国际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为更好吸引全球创新资源要素,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供重要支撑。米乐 M6米乐米乐 M6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