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前11个月上海PCT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4%至5630件
5.芯联集成总经理赵奇受邀参加科创板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共话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国产化发展机遇与挑战
1.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前11个月上海PCT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4%至5630件

集微网消息,据第一财经报道,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底,上海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46件,较2021年底增长至少1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近12万件,占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约50%。同时,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量持续上升。2023年1-11月,上海PCT专利申请量为5630件,同比增长14%。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的官网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市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为10.18万件,同比增长19.64%,占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50.4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9件,同比增加6.7件。2022年,上海市PCT专利申请量为5591件,同比增长15.76%,较同期全国平均增速高14.62个百分点。上海市PCT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申请总量的8.09%,占比同比提高1.02个百分点,有力地推动上海在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排名中连续上升。
9月2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上海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五位(与苏州合并为同一科技集群),较去年上升一位。这也是上海首次跻身全球“最佳科技集群”前五名。而在2017年,上海市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中排名第19位。

集微网消息,索尼(Sony)近日公布了新专利,展示了两种类型的脚踏式控制器的计划,用于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游戏以及其他沉浸式应用。专利图片显示了这些操作,其中一款使用一个(或两个)球,另一款使用触摸敏感表面读取外围设备,两者都设计为由用户的脚操作。

使用一个或两个球操作的设备似乎旨在用于简单的移动。与此同时,具有接近传感功能的触摸敏感面板可以提供更复杂的控制。根据专利,这两种类型的控制器可能都配备内置的CPU和内存,以计算和转换用户的操作到游戏或应用程序中。

该专利还包括半圆形碗状脚踏控制器设计的描述和图像,该设计包括一个平坦的触摸板,可能包括一个足够大的弯曲触摸敏感表面,可以供双脚操作。这可能是电容式或电阻式触摸敏感表面。
有趣的是,根据该专利,这个表面还可以用于感测电容式脚踏控制器附近的物体,然后触发电路使用该物体来确定输出状态的水平。振荡器确定物体和控制器之间的距离,并输出游戏中使用的灵敏度。
索尼指定这些控制器将用于AR/VR应用和游戏。该设备解决了用户受限于房间大小和可用空间的移动挑战。那些居住空间有限的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控制器中的任何一种,可有效地保持静止状态下进行移动,并使用控制器进行其他游戏内操作。这也是比在AR/VR环境中使用操纵杆或方向键进行移动更好的解决方案,可以提升用户沉浸感。
在上一期文章中,编者介绍了企业常用的专利情报分析手段——专利预警的内涵、作用以及分析方法。在本期文章中,编者将对经济科技活动中采用的另一类专利情报分析——专利分析评议的特点、作用、目的和分析内容进行详细探讨。
专利分析评议,主要是指综合运用情报分析手段,对重大经济科技活动所涉及的专利竞争状况,结合产业发展、市场竞争、政治环境等因素综合进行评估、评价和审查,对经济科技活动实施的可行性、潜在风险、市场价值、实施方式等进行核查与论证,并针对潜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以便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咨询,避免经济科技活动因知识产权导致重大损失。

专利分析评议适用的类别包括公共管理活动和工商管理活动。公共管理活动包括:科技创新计划管理、技术标准制修订审批、国有资产重组与剥离审批、企业上市监管、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工商管理活动包括:项目研发管理、企业创新人才引进及管理、技术标准修订或技术标准采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企业上市辅导、企业资产重组与剥离等。两类活动中分析评议的内容互有交叉重叠。
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关于《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指南》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主要包括法律类分析模块、技术类分析模块和市场类分析模块。通过对知识产权相关情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外部环境、产业环境和实时法政环境等信息,综合研究与判断,针对评议结果提出可操作性的策略和建议。

专利分析评议有助于掌握经济科技活动涉及的专利状况,明晰研发方向和路径,预测获取知识产权的前景,识别、防范和应对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避免低水平重复研发。是科学制定产业政策、规避潜在风险、减少自主知识产权流失、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从源头上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质量、构筑市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实践中,专利分析评议项目可分别从政府层面和企业两个层面开展。其中政府层面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主要目的是提高活动的可预见性和效率,防范知识产权风险,确保国家投资效益,增强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一般由项目审批部门提出需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协助组织,社会服务机构具体承担。一些情况下,项目审批部门或主管部门也会自行组织分析评议。企业层面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主要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和应对策略,规避知识产权潜在风险,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一般由企业自行开展,或委托专业化服务机构承担。


“爱集微知识产权”由曾在华为、富士康、中芯国际等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多年的知识产权专家、律师、专利代理人、商标代理人以及资深专利审查员组成,熟悉中欧美知识产权法律理论和实务。依托爱集微在ICT领域的长期积累,围绕半导体及其智能应用领域,在高价值专利培育、投融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上市知识产权辅导、竞争对手情报策略、专利风险预警和防控、专利价值评估和资产盘点、贯标和专利大赛辅导等业务上具有突出实力。在全球知识产权申请、挖掘布局、专利分析、诉讼、许可谈判、交易、运营、一站式托管服务、专利标准化、专利池建设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我们的愿景是成为“ICT领域卓越的知识产权战略合作伙伴”。

集微网消息 12月25日,江波龙发布公告称,公司以卢浩、赵迎、晶存公司三被告侵害公司测试技术商业秘密为由,向深圳中院起诉。2020 年 6 月 22 日,深圳中院出具《受理案件通知书》受理该案。
2023 年 12 月,江波龙收到深圳中院出具的一审《民事判决书》((2020)粤03 民初 3333 号),深圳中院在判决书中认为:被告晶存公司未经许可在 LPDDR3芯片测试经营业务中使用了公司在案件中主张的相关商业秘密密点的技术信息,被告卢浩、赵迎、晶存公司共同侵害了公司对上述商业秘密所享有的合法权益,应共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除了认定三被告构成共同侵害公司商业秘密外,判决书还部分支持了公司关于赔偿以及承担案件诉讼费、执行费等费用的诉讼请求。
据深圳中院判决显示,被告卢浩、赵迎、深圳市晶存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原告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涉案商业秘密的行为;同时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连带赔偿原告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损失1418.34万元。
为此,江波龙于 2023 年 12 月 22 日向广东高院递交了《上诉状》,请求维持一审判决第一项;请求撤销一审判决第二、三项,并依法改判卢浩、赵迎、深圳市晶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赔偿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损失1.32亿元;另外,请求判令卢浩、赵迎、深圳市晶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本案一审、二审的全部费用(含案件受理费、财产保全费、鉴定费、鉴定人出庭费、审计费等)。
江波龙表示,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公司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念及决心也愈发坚定。长期以来,公司坚持“品牌、质量、价值、合规”的经营底线,倡导行业公平竞争。未来公司将保持研发投入力度,加强自身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落实,并同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其进一步称,目前本案件二审暂未开庭,最终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最终实际影响需以法院二审判决或执行结果为准,因而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尚存在不确定性。
5.芯联集成总经理赵奇受邀参加科创板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共话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国产化发展机遇与挑战
12月22日,上交所举办科创板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第二期,芯联集成总经理赵奇应邀参加,与其他产业链上不同方向的龙头企业、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QFII等机构一同就第三代半导体的性能优势、应用场景、产业化进程、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交流,并共同探讨了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三代半导体被称为“未来电子产业基石”,指的是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第三代半导体以此特有的性能优势,在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新能源并网、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20年9月,第三代半导体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在技术、市场与政策的三力驱动下,近年来国内涌现出多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龙头公司。
芯联集成作为龙头企业之一,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从2021年起开始投入碳化硅MOSFET芯片、模组封装技术的研发和产能建设,并在两年时间里完成了3轮技术迭代,碳化硅MOSFET的器件性能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实现了6英寸5000片/月碳化硅MOSFET芯片的大批量生产。总经理赵奇在会上表示,“2024年公司还将建成国内首条8英寸碳化硅MOSFET产线,碳化硅业务对公司营业收入的贡献将持续快速提升。”
当前全球第三代半导体行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并正在加速发展。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各环节均涌现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相比硅基半导体而言,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和国际上处于同一起跑线,有望实现国产化发展。总经理赵奇进一步表示,“在器件领域,国内企业碳化硅二极管、氮化镓器件也都已实现国产化。最难的可以用于车载主驱逆变器的碳化硅MOSFET器件和模块,芯联集成从2023年也开始实现量产。未来,国产化发展数量将进一步快速提升。”

会上,提及碳化硅产业能否实现实质性突破,总经理赵奇指出,“综合考虑碳化硅器件对整个系统性能提升的优势,只有当碳化硅器件的成本达到对应IGBT器件成本的2.5倍以下时,才是碳化硅器件大批量进入商业化应用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衬底、外延、器件生产的良率不断提升是需要整个产业链通力合作的一个重要降成本方向。”同时,为进一步整合上下游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芯联集成加紧产业布局,于2023年下半年分拆碳化硅业务,联合博世、小鹏、立讯精密、上汽、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新能源、汽车及半导体相关上下游企业,成立了专注于碳化硅业务的芯联动力科技(绍兴)有限公司,定位于车规级碳化硅芯片制造及模块封装的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
对于未来的市场需求和增长空间,总经理赵奇指出,“调研机构预估接下来几年全球第三代半导体年复合增长率在30-40%。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由于国内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主要终端应用市场占据了领先优势,预计将实现高于全球平均的增长曲线。”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未来碳化硅器件四个主要的应用场景,分别是新能源车的主驱逆变器、车载充电机、光伏/风力电站和储能的逆变器、大于万伏的超高压输配电。其中,电动车800V超充技术升级后,2024年会是碳化硅器件大量使用到车载主驱逆变器的一年。谈及未来产业格局和市场博弈的焦点,赵奇表示,“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正在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竞争一定会激烈,这也是产业成熟化的必由之路。市场博弈的焦点会是技术领先性、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大小、性价比。”(来源: 芯联集成)
【增长】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前11个月上海PCT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4%至563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