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3日消息(记者 庞婷)4月23日,北京市召开2023年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版权局二级巡视员冷文波介绍,2023年,北京市版权保护中心总登记量110.7394万件,同比增长5.02%,连续16年版权登记量居全国首位。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冷文波表示,2023年,北京市版权工作围绕北京市“四个中心”战略定位,进一步构建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格局,加强全链条保护和服务,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首善之区。
一是聚焦高站位谋划,版权保护工作格局持续完善。北京市印发《2023年北京市版权保护行政司法协同治理机制任务清单》,明确推动专项行动、执法协作、社会监督共治等23项重点任务;新增4家版权保护行政司法协同治理专班成员名单,专班成员总数达到14家;召开了3次全市版权保护行政司法协同治理工作会议,推动解决高频涉诉企业调解、建立非法网站快速投诉查处渠道等9个问题并落地实施;建立《著作权案件线索通报会议机制》,进一步构建全领域、全方位的版权执法新型模式;开展京津冀版权司法保护联动,推动三地法院签署《加强版权司法保护及治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构建辖区内预防为先、非诉挺前、诉讼托底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开通社会投诉热线,供社会各界提供侵权线索,提高版权案件办理效率。
二是聚焦全链条保护,版权保护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北京市全面部署开展院线电影版权保护、青少年版权保护季等专项工作,重点部署“剑网2023”专项行动,聚焦重点领域、瞄准新兴领域,持续开展涉及短视频、网络直播、体育赛事等领域网络版权监测工作。北京市版权局与市公安局、市文化执法总队多次会商研究打击侵权盗版工作,查获一批非法印刷、批发、销售盗版图书的违法犯罪团伙,现场查获盗版图书261万余册。在国家版权局开展的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评比中,北京市有20个单位和个人荣获2022年度有功单位、有功个人奖项。
三是聚焦数字化发展,版权保护创新运用成果丰硕。北京市先后建设完成北京市软件正版化检查服务系统、数字版权证书系统、可信版权链以及可信版权链-天平链协同平台、公证证据保护平台等,数字化协同治理平台进一步形成;推动实现线上公证电子证据保全业务系统与司法机关数据对接,为权利人维权提供便捷服务;全面完成国家“区块链+版权”创新试点任务,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电子商会等国家级单位签订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战略合作协议,基于版权保护的可信数字版权生态初步建成;深化版权登记服务,实现将在京发生创作、传播、版权交易等“著作权行为”的作品纳入登记受理范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福州11岁双胞胎兄弟家门口失联,当地义工:在河里找到二人遗体,离家不超过500米
美国正在考虑对中国金融机构等实施制裁?外交部:奉劝美方不要在乌克兰危机上抹黑甩锅
爱阅之城 “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覆盖上海黄浦全域10个街道 让孩子“放下手机,走进书海”
假冒“三星1080 PRO NVMe SSD”现身网购市场 性能表现可想而知
JEDEC更新DDR5规范 提高安全性 新增DDR5-8800参考速度m6米乐平台 米乐官方网站